发布时间:2024-11-16
科技日报记者 杨仑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强力驱动下,有着70多年历史的国有特大型汽车企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如何扛起“树立民族汽车品牌”“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使命与责任? 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给出答案:“唯有变化才是永恒,唯有创新方可持续。只有科学识变、创新应变,才能在变化中求得发展、在创新中赢得未来。” 近年来,中国一汽苦练“内功”,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向科技创新要成绩,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企业转型升级。 向“新”出发:突破核心技术 “倒计时开始!” 指挥员一声令下,一辆迷彩涂装的新能源轿车呼啸着撞向障碍物。随着“砰”的一声巨响,电池安全性能的测试数据、影像等资料已在后台显示。看着符合标准的各项指标,研发人员长舒一口气。 类似的试验,在中国一汽科技创新基地的新能源整车碰撞实验室里,一年要做上200多次。 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期,中国一汽提出全面进军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目标。一汽人深知,决胜新能源汽车领域,需要突破电池安全和电驱性能等关键核心技术。 研发新能源汽车电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我觉得是平衡。”中国一汽研发总院首席专家杨钫告诉记者,“电池系统既要保障充足的续航里程,又要兼顾安全性。‘鱼’和‘熊掌’需要兼得。” 为打造安全高效的电池系统,从关键材料到结构设计,研发团队都下足了功夫。他们精心设计了坚固的“堡垒”结构,提升了关键材料热防护能力。“我们还为电池配备了一个‘安全卫士’,一旦出现意外,可做到毫秒级高压切断,实现智能预警。”杨钫说。 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是电驱系统,高转速、高性能是这颗“心脏”强大的关键。“第一批电驱样机一上台架,就出现了‘热得快’‘嗡嗡响’等问题。”中国一汽研发总院新能源开发院电机电驱动开发部部长王斯博回忆道。 为解决这些问题,研发团队颠覆传统水冷电驱设计方案,引入智能定向冷却技术,相当于给电驱系统贴上了“退烧贴”;同时,优化电机磁路拓扑,为电机配备高强度硅钢片,大幅提高电驱系统的稳定性,犹如为它装上了“消音器”。 近3年来,中国一汽在新能源领域累计突破353项关键核心技术,极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向“智”转型:提升生产能力 走进中国一汽的生产制造工厂,只见上百台搬运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运行,将物料精准送达生产线;灵活的机械臂上下挥舞,熟练地完成搬运、焊接等工作…… 制造业的未来在于智能制造。在中国一汽的工厂内,数十万个数据采集点遍布各个车间,实时采集空间数据,并储存于云端。依托这些数据,中国一汽搭建起云端“虚拟工厂”,并形成制造过程数字孪生平台。借助该平台,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就可看到每个车间的情况,车间管理效率较以往明显提高。 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中国一汽着力推动制造业向“智”转型,以实现生产能力的大幅跃升。 记者来到中国一汽数字化部时,该部门负责人门欣正通过一汽北斗云平台,确认各岗位的任务负荷量。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门欣很快获得了信息。一汽北斗云平台是该公司基于创新性的“业务单元”管理理念,自主构建的云原生平台,可覆盖企业全价值链、全体系、全过程、全岗位的工作需求。 门欣向记者介绍,基于海量数据和复杂规则,一汽北斗云平台还构建了自动评价模型。在数字化工作台运行的过程中,这一模型可将原本人工耗时50至8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压缩到天级甚至秒级。门欣向记者举例说:“在物流规划中,生产线每新增一个车型,就会有近2000种零件、300个工位需要进行相应调整。而通过平台上的线侧规划模型,规划周期可从4个月缩短至4小时。极简物流智能规划由此得以实现。” “我们正以价值、智能、生态为导向,持续推进一汽北斗云平台迭代升级,以更优产品树立制造业数智转型新标杆。”中国一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亦功表示。 向“绿”而行:全面节能降碳 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每年可节约用水上万吨;采用光伏发电技术,每年可节省电费100多万元……在中国一汽繁荣工厂,向“新”向“绿”的革新比比皆是。这是中国一汽为实现“双碳”目标打造的世界一流数智化、绿色制造样板。 这座绿色工厂从工艺设计、可再生能源使用、环保工艺应用及污染末端治理等环节入手,实现了厂区内全周期的节能降碳。 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各类设备通常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既要高质量生产,又要让设备更节能,中国一汽对所有设备做了一次全面的“节能诊断”。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先找出生产中可以改善的措施和环节,然后根据生产计划和柔性变化,运用设备自适应管控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重点设备能耗。”中国一汽安全环境保障部李文静向记者介绍。 目前,中国一汽已实现绿色能源的规模化应用,光伏发电达到46兆瓦。此外,中国一汽还研发了行业领先的低温脱脂材料,并开发出温湿度自适应控制等12项低碳技术,构建起集“绿色能源、低碳工艺”于一体的全栈式零碳制造体系。 “我们正积极建设智慧能碳管理平台,持续加大投入,进行低碳技术攻关,全力推进绿色制造。”刘亦功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邱现东表示:“中国一汽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向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迈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